首页 >> 通知公告

    李静海副院长在期刊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李静海副院长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
    第五届理事会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理事、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一次会议。首先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向理事会全体理事、并通过大家向为科技期刊辛勤工作的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样的战线上经过你们的努力,期刊编辑工作越来越重要,在这个战线上工作非常不容易,感谢大家辛勤劳动!向长期支持中科院期刊工作的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是科技知识创造、传播和利用链条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我院目前主办科技期刊有330余种,约占全国近5000种科技期刊的7%。虽然数量不多,但基本覆盖了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主要领域,体现了多学科、基础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优势,代表了我国科技期刊的最高水平,也成为我国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国际化发展方面,我院科技期刊更是为全国科技期刊起到了表率作用。目前我院主办的英文期刊有70多种,约占我国全部240余种英文版期刊的30%,《细胞研究(英)》、《科学通报(英)》《中国物理B(英)》等一批学术水平高、学科代表性强、国际影响力显著的期刊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中国国家地理》、《电脑爱好者》等一批科普期刊在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为我国科普期刊的市场化运作和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出版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报刊的改革创新发展,特别是自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先后组织完成了《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期刊群、上海生科院以《细胞研究(英)》为核心的期刊群等改革试点工作,并开展和实施了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择优支持计划,积极推动开放获取出版,建立健全科技期刊审读体系,完善科技期刊整体布局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从而促进了我院科技期刊学术水平不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显著增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支持我国和我院科技创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作为我院期刊研究和管理的专门机构,自1986年成立以来,秉承“繁荣学术、倡导争鸣、开门办会”的原则,组织协调和从事编辑研究工作,发挥了桥梁纽带和政策咨询作用,在我国科技期刊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五年来,本届理事会在院出版委的领导下,遵循办会宗旨,围绕主要职责,团结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者,做出了有成效的工作,为我院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院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借此机会,我要特别感谢全体理事五年来付出的辛勤劳动。
    科技期刊是自然科学传播非常重要载体,科研输出靠科技期刊,知识输入也靠科技期刊,输入与输出由科技期刊连接起来,因此任何一个科技人员都懂得科技期刊的重要性。在肯定我们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科技创新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知识传播环境的迅速变化,都对我国我院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中学习时再次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而要有效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充分组织和展现高水平科技成果,主动激励和培育引领性突破性创新,大力培养和扶持创新型科技人才,积极推动面向全社会的知识传播和再利用,把知识创造、传播、利用和再创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效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知识生态系统。
    应该看到,我国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已经跃居世界前茅,我国在不少科研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发展前沿,在许多技术领域也不断涌现国际一流的应用成果。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又要求中国科学院实现“四个率先”,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四个率先”对我院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成为代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技期刊“国家队”,而且要瞄准国际科技期刊一流水平,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的国际传播平台,我国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重点媒介,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支撑服务平台,也成为国际先进知识成果向国内传播和利用的服务平台,真正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支持“四个率先”,建立起与我国科技发展相适应、能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有效保护和传播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科技期刊体系。
    但现在我国科技期刊存在一个被动的局面,这是一个不应该也不正常的现状。我国科技期刊现状与国家2020建成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差距还较大。我国科研队伍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投入近1万亿人民币,超过日本,美国第一,我们第二。论文产出也是第二,在化学、材料两个领域的论文全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国际论文的篇均被引排名还偏低。2012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16.47万篇。全世界科技期刊大约有61000种,中国期刊9890种,占世界期刊接近1/6,其中科技期刊5390种,规模排在世界第二,数目宏大,但是质量差距较大。另外,2012年我国只有152种进到JCR,平均影响因子1.12;而JCR收录所有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2。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差距实在较大,规模很大但质量上不去,跟我们这种大国地位、跟我们2020年要建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差距实在太大。
    有些人认为我们论文是强的,期刊是弱的,实际是我认为论文数是强的,有影响的论文还是少的,所以与“论文强”还有距离,虽然这两年有所增加。我国期刊较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好文章外流。据统计2000-2010年发表的高影响论文数,我国总共是4500篇,其中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文章仅有59篇。(2)单独经营。中国科协有科技期刊1050种,500个编辑部,一个编辑部最多办有2种期刊。即使较有影响的期刊也大多是借船出海,大多与Elsevier、Springer等国外机构合作,一年最多仅有5%-10%的利润分成,自主权逐步散失。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转变过来。(3)办刊技术手段落后。数字化技术也没有发挥作用,多数期刊不赚钱,社会不关注,多数是科研经费在支持。(4)科技界采取措施不够有力,编辑部自己改变现状动力也不足。许多科技期刊满足现状,这种情况应该是引起高度关注,不利于期刊的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应。以日本为例,日本也是非英文国家,2012年JCR收录有239种期刊,占的比例比我国大。像我们这样的科技大国处于现在的水平确确实实是很不应该,我想在座的同志应该是认识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
    这样的现状是如何造成的?改革开放以前,关门办刊;开放30多年,时间尽管很短,但是我觉得关键是在理念上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重视和投资不够。对科技期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没有把科技期刊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知识交流传播中的作用,因此没有把期刊工作上升到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建设的高度,对存在问题议题还停留在讨论的层面,采取的重要行动不多,对期刊的投入却很少。这与我们整个社会对科技期刊重视度不够有关。最近,中国科协出台精品科技期刊提升计划,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但受益的期刊数量仍然有限,支持力度也仍然有限。但我们没有看到,我国每年出版期刊20万篇论文,每篇论文可以产生效益,例如产生效益1万美金,这样可产生至少20亿美元的效益。目前国际上推广开放出版,许多期刊收取论文出版费,每篇1000-5000美元,我们却送给了外国人。算一算就知道我们可能失去了很多。因此,期刊办不好,将使我们失掉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我们对技术传播的重要性认识比较充分,但知识传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我们看到具体的那个项目的效果,没有看到一篇重要的文章可以改变世界,期刊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业。
    其次,系统组织和创新不够。Elsevier、Springer、Nature、Science等出版机构,都看到中国科技发展的潜力,都希望与中国期刊合作或者与中国科技期刊合办新刊物,但我们自己对自己重视不够。任何一个团体都必须自强、自立、自重,我想我们中国科技期刊应该自强,自己要重视自己。我们更需要系统筹划,单打独斗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对几个比较好的期刊进行了研究,竞争力受限,它必须有一个群体效应,大家要联合起来。其实,当前科技期刊的发展有很多机遇,要增加信心。数字化发展是机遇,而且我们与国际的发展在同一个水平上。另一方面,科技期刊面临数字网络环境的严峻挑战,必须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急迫需要,发挥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优越性,以国家的力量推动数据平台建设,大力克服科技期刊发展散、慢、软的弊端,充分利用资源富集和统筹协同的优势。要加快数字化发展,而且行动要快。
    第三,要充分利用新的出版模式。目前开放获取发展很快,但开放获取的模式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许多国家、许多出版社(例如Elsevier、Springer)都在大力推行开放获取,英国皇家学会还提出开放数据获取计划。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种不确定性提供的机会,深刻思考开放获取的发展趋势,抓住中国科技期刊扭转被动局面的机会,避免在开放获取上被商业出版社绑架,被动地跟踪市场走。
    我们同时还要看到,国际学术传播环境正在发生颠覆性变化。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使得期刊文章内容数字化、语义化、可计算化,使得期刊内容服务形式和读者利用形式等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在数字科研环境,各种非文本性质的科学信息和知识内容已经可以非常方便地数字化创造、网络化传播和计算化利用,成为学术内容组织、传播和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科技成果(尤其是公共资金资助项目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将把海量的科技知识解放出来,成为科技界、企业界以及全社会可高效公平利用的知识创新武器;另外,上面这些趋势的融汇,还非常有力地支持了科技信息服务市场的跨界发展,原来的固化分工被迅速打破,创新本身成为占领学术传播市场或者扩展新市场的主要手段这些趋势,一方面为科技期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支持我们在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中,在基于开放知识的全社会创新与发展中,打造新能力塑造新模式培育新市场;另一方面,也对固守传统模式的期刊带来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期刊出版业是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认的朝阳产业。但是,能否最后成为上升的朝阳,或者不断被边缘化,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勇气和行动。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我院科技期刊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与我国科技创新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还不相适应,与数字网络条件下学术交流变革的趋势还不相适应,与国家对科技期刊改革创新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既然作为代表中国科技期刊最高水平的国家队,责任重大。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院科技期刊目前还存在很多困难:一是期刊论文质量仍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二是期刊传播手段落后,三是期刊服务科研、服务社会能力有限,四是期刊办刊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因此,我院科技期刊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必须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发展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一定要有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力争建成代表我国科学技术最高水平、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期刊体系。
    因此,我对这次会议、也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几点要求:
    1、要研究分析世界科技期刊发展新态势新特点,以及当前数字化、国际化、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未来科技期刊的发展模式,尤其是经营模式,如果需要集成、联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要研究制约我国我院科技期刊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站在如何加快提高科技期刊对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支持能力的角度,思考科技期刊的发展目标、发展举措和发展机制,如何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作用。
    3、要研究和建议我院科技期刊发展的重大创新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思维、跳出小农意识、敢于创新和挑战自我,努力做出引领我国科技期刊跨越式发展的大成绩。
    4、要研究和建议促进我院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政策举措,希望有哪些政策引导促进科技期刊的发展。营造科技期刊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在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如何对待评价体系问题,从整体策划和评价体系上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促进科技期刊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紧密结合,支持科技期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科技期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扩大科技期刊国际合作。
    同志们,中国科学院有责任和义务来加快建设高水平学术期刊群,为实现“四个率先”保驾护航,为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我希望,本次会议对于我院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技期刊现在是有发展机遇的,希望各位理事能够提出很好的意见,一起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在院出版管理部门的领导下,继续发挥中国科学院联系全院科技期刊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继续担当支撑院出版委开展全院科技期刊工作的主要力量的角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发布日期: 2014-08-28 浏览: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