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动态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建设世界一流期刊还有多远? 写于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之后


    2019年724日,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科协学发[2019]38号)(下称《意见》。一个月以后,我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到中国期刊协会工作。一年来,我做了一件工作——“期刊转型样本研究。研究的样本中,包括卓越行动计划纳入的领军期刊等。但是,两件事中断了我的研究。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另一个是急速和复杂变化中的中美关系。

    我深刻地感到,与其他领域一样,在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征程中,我们不是孤岛,而是“汪洋中的一条船”,并且还是惊涛骇浪中的一条船。

    后疫情时代和中美关系双重危机中的中国培育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之路,绝非我们最开始想象的一路高歌、高歌猛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我们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由此,面对后疫情时代,面临中美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中国培育和建设一流期刊未来路径和走向,必将会成为这次论坛和即将在吉林长春举行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峰会暨上海期刊论坛,乃至全球期刊界、科技界关心的焦点。

    同样,我们对刊界、业界,特别是对世界期刊界、科技界等,正确诠释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道路和美好初心,准确解读基于开放、共享、包容、互信、共治理念下的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政策,不断增进全球科学家对我国深化改革和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目标共识,这一点,是坚定我国科技界、出版界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科技期刊发展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迫切需要,是科技期刊出版领域正确呼应当前中美关系大局的迫切。这一点,对开好这次会议,办好当前和今后的论坛至关重要!

    早在2018年,特别是在去年,作为参与研究制定《意见》的新闻报刊司司长和传媒监管局局长,我在问自己,也在多个场合问大家: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我们准备好了吗?

    有此一问是基于:我们5020种科技期刊,分布在1375个主管单位、3232个主办单位、4381个出版单位,平均一个主管单位主管3.65种期刊、一个主办单位主办1.55种期刊、一个出版单位只出版1.15种期刊。

    即便将拥有期刊最多的科学出版社和主管期刊最多的中国科协这两家所办的期刊全部加起来,也不及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中的一家

    有此一问是基于:在2018年开始研究《意见》时,也就是在2017年过去的近10年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以14%5.4%的速度保持增长。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入选SCI期刊192种,位于学科影响力前1/4Q1区)的期刊增加至44种。

    但是,2018年在SCI划分的182个学科中,中国期刊有73个学科缺席。以这样的规模和起点进军世界一流期刊,我们准备好了吗?

    《意见》印发以后到如今1年多来,作为中国期刊协会负责人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专家委员会的委员,我仍在问自己,也在多个场合问大家: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有此一问是基于:中国SCI和高被引SCI论文的发表量逐年增长。ESI数据库中近10年的被引频次最高的1%的论文当中,中国有14.3万篇,全球占比16.62%

    但遗憾的是,有95%的论文却发表在海外期刊上

    有此一问是基于:以2017年发表在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肿瘤生物学》的107篇中国作者的论文被撤稿事件为标志,中国作者被撤稿事件此起彼伏、接连而至且难以遏制。

    学术不端导致学术生态趋向恶化,中国的科学诚信因此而蒙羞。这是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征程中的绊脚石。

    疫情爆发至今,我们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处在中美建交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作为一名老报刊人,我在问自己,也在问大家,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我们还能不能致达梦想?彼岸离我们究竟还有多远?

    有此一问是基于:中国期刊在历经一波又一波互联网浪潮的磨砺中,披坚执锐,迎难而上,好不容易在融合质变的催化下,找到一些业务转型、求变图强的路径方法,找到一些动力变革、动能转换的经验窍门的时候,我们又遇到并学会了一个词,这个词叫“熔断”,“马后桃花马前雪”。

    然而,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疫情中,我们看到了不屈的中国期刊人。仅举医疗领域的例子,为早日战胜疫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为保障全球专业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国内新冠肺炎最新研究成果,首先从杂志社出版的140余种期刊中先后选取41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相关的期刊自131日起全部开放,供读者免费阅读、下载,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学术支撑;在疫情爆发初期,《中华护理杂志》设立“新冠肺炎护理”专题,并通过预出版方式,优先把有关新冠肺炎护理的研究成果、护理经验,及时、高效地传播给广大护理工作者。

    我们应该致敬的是科学家。据杨卫院士研究的数据表明,在疫情之初,中国作者投稿的第一批文章,成为了这个领域中早期的、经典性的文献

    《柳叶刀》发表的188篇新冠肺炎相关论文中,有41篇由中国作者参与,虽然只占20%多,但被引用量达到9614次,总被引量达到11000,为人类早日战胜疫情,贡献着中国智慧、分享着中国经验、贡献着中国力量,也为建设和推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赢得良好声誉。

    中国科学家、中国科技期刊在全球战疫的突出作用和表现,举世瞩目。这是对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美好初心的最好的诠释。

    作为期刊媒体,在讲好“最美逆行者”的故事的同时,还要讲好中国科学家与全球科学家勠力同心战胜病毒的故事,讲好中国期刊人推动共享科学研究成果战胜疫情的故事。

    除此以外,还要通过媒体呈现和讲述的“战疫故事会”,准确传达中国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发展观、价值观、市场观和国家观。向世界宣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科技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科技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科技期刊离不开世界、世界科技期刊离不开中国。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连接·互鉴·共治”,这3个词6个字,准确诠释了科学精神之文化内涵,出版文化之科学精神。

    这就是:世界是双边的、多边的,而非单边的;人类交往是双方的、多方的,而非单方的;科技交流的双向的、多向的、而非单向的

    道理很简单,真理是要一起用的、故事是一起听的、市场是要一起管的、责任是要一起担的、道义是要一起建的。

    而这一点,恰恰正是中国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初心。

    当我们立足科学公义的高地,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梦想,放置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视野之中,深刻领会党和国家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时,作为期刊人,深怀着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这颗初心,无比充盈和美好!

    作者简介:李军,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特邀理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宣传部传媒监管局原局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长期从事新闻出版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

    来源:【科技导报】公众号

    发布日期: 2020-08-31 浏览: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