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6日
时间:2010年3月16日14:00—18:00
地点:中关村国家科学图书馆710室
主持人:戴利华
参会人员:戴利华 冯有为 齐志英 郭志明 武文 方 梅 肖宏 陈辉 刘培一
列席人员:金建辉
秘书处:田 宏
会议内容:
1、戴利华秘书长:期刊研究会2010年工作计划(讨论稿)
2、就期刊研究会2010年工作计划进行讨论
3、征求对我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建设方案的意见
4、院出版委办公室主任金建辉讲话
会议对“期刊研究会2010年工作计划”(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在充分肯定工作计划(讨论稿)的同时,就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并达成了共识:
一、关于期刊审读工作
2009年度期刊审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2010年的审读工作应保持审读工作制度的连贯性和审读专家团队的相对稳定性,强调审读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进一步理顺、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审读工作质量。根据2009年度审读的实际情况,对特殊情况作出适度调整是必要的。针对审读专家多、组织难度大,英文刊物审读力量相对薄弱,有些刊物上缴样刊不及时、样刊邮寄丢失,有些审读标准需动态修正等问题,可补充聘请离退休科学家和资深编辑加入审读专家队伍,同时,对因工作岗位变动、长期出国、身体欠佳等因素不能很好地履行审读工作职责的审读专家,可考虑做适当的调整。根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审读工作规则》,将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期刊年度审读报告尽快提交院出版委,并建议以“案例和点评”的方式,将审读结果向期刊编辑部通报。
二、关于课题研究项目
鉴于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面临实质性突破,“基于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我院学术期刊竞争策略研究”项目应作为2010年研究会的重点研究课题,有必要对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人员进行适当调整,吸收更多的力量参与,针对我国和我院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为院出版委提出具有科技期刊特点的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建议与策略。“中科院科技期刊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研究”课题尽管尚未得到批准,可商请上海分会先行研究。
三、关于学术交流活动
1、确定第20次学术研讨会以“科技期刊的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今年8月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责成学术研究工作委员会为主,秘书处配合,启动征文等相关筹备工作。
2、举办小型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会议充分认同研究会学术交流活动小型化、灵活性、针对性的动议,支持各工作委员会和分会策划举办活动的积极性。同意由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负责,今年组织一次院内期刊国际合作现场示范讲培活动,推进我院英文版优秀期刊深化国际合作。
利用多种资源,策划举办专家学术报告会,促进学术交流的多样性。
四、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会议充分肯定了在现有条件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取得的成绩,强调作为核心期刊加强自身建设,深化改革,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建议以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为主体,做好以下工作:
1、召开编委会。
组织策划并落实编委会换届工作。组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新一届编委会,调整编委结构,增加编委会对期刊的实质影响力,尤其是吸收中青年专家的参与。
2、探索成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社”。
积极研究、探讨和策划成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社”,实现期刊改革转制的可能性,拟形成初步方案后提交研究会常务理事会讨论,为杂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五、关于教育培训工作
继续做好我院期刊编辑的教育培训工作。在争取新闻出版总署对研究会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的同时,争取将更多的培训项目纳入院人教局的继续教育计划,为研究会开展更广泛的培训活动奠定基础。
六、关于对我院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建设方案的意见
会上,院OA期刊平台建设方案工作组专门就平台建设方案征求与会人员意见。大家认为,中国科学院实施开放获取战略对于推动我国科技信息开放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是网络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期刊实施开放获取战略应先出台政策和举措,然后以点带面,逐步铺开。在开展现有期刊实现开放获取的同时,也可考虑创办一批全新的OA期刊。要充分考虑开放获取平台的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以保障此项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七、关于设立研究会科技期刊奖
从为会员服务的宗旨出发,以表彰为主,即以精神鼓励为主,按照“先人后刊”的原则,针对我院优秀青年期刊工作者和科技期刊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资深期刊编辑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提升期刊编辑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增强期刊研究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我院科技期刊的人才建设和事业发展,拟于2010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编辑奖”、“资深编辑贡献奖”等期刊研究会层面的奖项。由组织工作委员会研究提出奖励条例、评奖办法和实施方案,提交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并提交院出版委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