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动态

    对标一流 追求卓越 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取得显著成就,一批优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阵营。科技期刊是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受到持续关注。

    “卓越计划”描绘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路线图”

        回顾近年来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历程,从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到2019年,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决定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再到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期刊出版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在加快科技期刊体系建设的道路上,以“卓越计划”为核心的中国科技期刊崭新发展“路线图”正徐徐展开。

        “卓越计划”按照单刊建设、刊群联动、平台托举、融合发展的原则构建支持体系,与科技界、期刊出版界同心合力,有效推动我国科技期刊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5年来,在“卓越计划”的支持下,我国高水平期刊数量持续增多,学术水平与发文规模同步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集群化办刊改革取得实效,期刊发展生态明显改善,中国科技期刊界的信心得到了空前提升。迄今“卓越计划”已累计支持培育438种科技期刊,其中包含22种领军科技期刊、29种重点科技期刊、199种梯队科技期刊,此外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入选的高起点新刊项目共189种,已出版123种。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刘兴平在2023年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作《比较视野下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报告时说,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工作五年以来成果喜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取得了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以国际最知名的科技期刊收录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为例,2018至2022年,我国已有154种期刊国际学科排名进入Q1区(前25%),增加99种;53种期刊学科排名居于前5%,增加45种;37种期刊排名学科前三,增加28种;15种期刊学科排名位居第一;4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30,进入全球百强。在2022年SCI收录数量相对减少的情况下,我国进入Q1区的期刊实现了逆势增长。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中国期刊的发文量和影响因子同向增长,特别是领军期刊实现了翻倍增长,呈现出强势反弹、集体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顶尖“智囊团”引领强化办刊水平

        高质量科技期刊建设,离不开高水平“智囊团”的学术引领。当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广泛采用科学家领衔主持的办刊模式,这种模式也逐渐成为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卓越计划”领军期刊的《光:科学与应用》,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等12地设立海外办公室,依托当地科学家和海外华人学者组稿约稿,年发文量由113篇增至336篇;“卓越计划”重点期刊《农业科学学报》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萧玉涛等多位知名专家联合编写“草地贪夜蛾”专刊,该文章下载近10万次;《作物学报》于2019年获“卓越计划”梯队项目资助,由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策划“水稻设计育种”专辑,成为本领域教科书级别的读本。

        如今,通过建立双主编制、完善编委会考核换届制度、聘任青年编委、建立审稿人库、设立海外办公室、聘请兼职科学编辑等,广泛吸纳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一线科研人员深度参与期刊运作,中国科技期刊将“智囊团”的引领作用充分融入期刊高质量建设中,逐步缩小与世界顶刊的差距,部分甚至实现了“弯道超车”。

        作为上海本土期刊的杰出代表之一,《细胞研究》在创刊三十余年后,最新影响因子达44.1,不仅登顶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榜首,而且成功跻身世界一流期刊行列。《细胞研究》坚持国际化办刊,长期邀请国际编委和地区编辑参与办刊,与国际知名出版社——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借鉴CNS及其高端子刊的办刊模式,采取专业科学编辑负责制的运行方式,培养了一支适应现代顶尖英文学术期刊运作方式的杰出的全职科学编辑团队。期刊主编李党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家优先,科学优先;服务科学家,服务科学发展”是《细胞研究》发展的核心理念。李党生和其团队相信,坚持践行这一理念就能真正做到立足中国本土,服务全球,让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都愿意将最优秀的论文投稿到这本期刊。

    适应国际化趋势抢占发展“新赛道”

        集群化发展和集约化管理,是全球科技期刊做大做强的主要模式。目前,国际主要科技出版集团,如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都采取了学术期刊集团(集群)化发展策略,这是未来科技期刊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新赛道”。 “卓越计划”设立了5家集群化试点改革单位,通过推进集群化办刊,布局开发国际化生产、运营、传播平台,加快构建我国科技期刊自主产业链条,对构建现代化办刊体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中国激光杂志社聚合国内55种光学期刊打造“中国光学期刊网”;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多所“双一流”高校,合力做强“前沿”系列期刊;清华大学承建国际传播平台SciOpen,集成国际先进投审稿系统和结构化排版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已吸引65种期刊入驻,月浏览量突破70万次,访问读者来自170多个国家。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钱九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卓越计划”的支持下,试点单位享有跨地域、跨部门、跨学科办刊试点政策,以有科出版为例,推进了有色行业的期刊资源、数字化资源融合发展,探索了“校企刊”跨地域协作模式,构建了工程技术领域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路径。他说,经过4年的建设,有科出版刊群期刊数量已经由最初68本增加到73本,刊群期刊影响力大幅提升,期刊引证报告中英文刊影响因子平均提升213%。

    形成产业“聚合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提出,支持若干科技期刊出版企业跨部门、跨地区重组整合期刊资源,打通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创新链,催生科技期刊发展新业态,推动构建科技期刊良性可持续发展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年均增长7.1%。科研论文的数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期刊产业基础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期刊打通产业链、重构价值链、形成创新链奠定了基础。但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如何找准定位?解决发展瓶颈?探索有效路径?

        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钱九红表示,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尚为单刊经营,少数处于集群化、平台化进程中,集团化尚未获得重大突破,需要不断优化融合发展机制。

        纵观世界顶刊,在确保学术质量的前提下,产业化发展使得产业链各端,如科技期刊、期刊集群、出版集团、出版服务企业等,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俱优。钱九红表示,各方要想形成合力,一方面需要加强科技期刊内容与技术进一步融合,各方利用各自的内容、渠道及技术优势分工协作,创新产品形式,开启共享新模式,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另一方面,科技期刊、期刊集群、出版集团作为内容供应商,既要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服务行业内的科技工作者,还要引领科技创新,融入科学共同体,充分发挥枢纽作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海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期刊、期刊集群、出版集团、出版服务企业都是科技期刊产业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生产、出版传播和市场运营等部分发挥着不同作用,共同构成科技期刊的生态系统。科技期刊单刊通过集群化,进而集团化,发挥集约效应,可以实现资源、信息、服务的共享,促进科技期刊在规模化、数字化、国际化方面不断发展提升。在科技期刊产业结构变革的过程中,出版服务企业将发挥技术、渠道、营销方面的优势,在完善产业链、促使产业生态转型升级等方面将体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迎接“新挑战”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高水平科技期刊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是新时代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24年“卓越计划”第二阶段实施工作即将开启,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七家联合实施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卓越计划”提档升级方案,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助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脱颖而出。

    发布日期: 2023-11-30 浏览: 119